中秋節(jié)自然要吃月餅,寓意就是團團圓圓,包括蘋果、梨、柚子、桂圓、橘子等等,只要是圓圓滿滿的,都算是中秋節(jié)令人喜歡的應景果品。我是極喜歡吃月餅的,記得小時候還給自己品嘗過的月餅排過名次:五仁月餅當之無愧地排第一,其次是棗泥、百果、蓮蓉、紅果、青絲玫瑰等。青絲玫瑰的口味最差,餡料粗制,孩子們都不喜歡吃。我小時候月餅的品種很少,哪怕是稻香村、桂順齋、起士林等這樣的天津名字號也不外乎這幾種。后來出了一種改良的月餅,我認為根本就沒有月餅的風味。長大了,走遍大江南北,吃過了粵式、蘇式、潮式、臺式,甚至是新加坡風味的月餅,才知道原來月餅的江湖也很大、很復雜。
小時候,我們家住在大雜院。前院有位謝奶奶是蘇州人氏,會做各種精美的蘇式糕點,這月餅的制作也自然不在話下。謝奶奶的孫女比我大幾個月,從小就在一個幼兒園。小姐姐可比我能耐大好多,什么背詩詞、畫素描,甚至是做手工,樣樣有模有樣。而我最大的特長就是能玩,滿世界往野里玩,這點她很佩服我的。謝奶奶每到中秋都會做月餅,這時候我肯定是守在她身邊。我的任務是磕模子,就是把放到模具里的月餅磕出來。工作很簡單,但是很重要。那些模具都是謝奶奶從老家里帶過來的,據說都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是謝奶奶的奶奶傳下來的。模具都是用黃花梨雕刻出來的,圖案有喜鵲登梅、雙喜臨門、鴛鴦戲水等。謝奶奶還會做酥皮月餅,是不用模子的,謝奶奶說這種酥皮月餅算是蘇州最傳統(tǒng)老式做法。
謝奶奶做月餅的餡料都是尋??梢姷模热绾颂胰?、瓜子仁、花生仁、芝麻仁等?;ㄉ屎凸献尤识际窍瘸词炝嘶ㄉ透鞣N瓜子,再由我和小姐姐剝出來。瓜子分好多種,西瓜子、南瓜子、葵瓜子等,西瓜子是平時吃西瓜留下來的,南瓜子和葵花子都是謝奶奶自己在院子里犄角旮旯種的南瓜和向日葵中挖出來的。我們一邊剝、一邊吃,剝出來多少也就吃了多少。當然我總比小姐姐吃得多,她總比我剝的多。
蘇式月餅是少不了桂花的。蘇州的桂花在中秋節(jié)期間還沒有開放,一定是謝奶奶在上一年就已經準備好了的。桂圓也是北方沒有的。炒糖稀和餡料是最有技術含量的活,一定是謝奶奶親手制作。月餅是包出來的,就像包包子一樣。謝奶奶先把和好醒透的面團用手指捏個窩出來,然后把餡料包進去,包成了一個粉嘟嘟的團子。接下來的工作便由小姐姐完成——在模具上刷上油,把團子放入模具內輕輕按壓直到完全充盈在其中。下一步的工作就交給我——把模子里的月餅慢慢磕出。每一個漂亮的月餅呈現(xiàn)在面前時,我都會覺得這是一個無與倫比、巧奪天工的精美工藝品。
謝奶奶做出來的月餅酥脆細膩,香甜可口,遠比市場上的月餅好吃得多。尤其是月餅上面那些細膩而精美的圖案,更襯托出了月餅的金貴。每次我都和小姐姐把玩手里的月餅,相互猜著對方的月餅是什么圖案,知道了圖案也就知道了是什么餡料的。謝奶奶有五種不同圖案的模具,每次制作月餅也就會包五種餡料,一種餡料有一種模具,這樣一看便可以分出來。我記得每年餡料的配方都不一樣,但是每年必包的一定會有五仁餡的和桂花餡,因為我和小姐姐最愛這兩種。
謝奶奶的老家是蘇州婁葑鎮(zhèn)的,具體的地方連小姐姐都不知道。長大以后,我每次到蘇州,都會在盤門坐船,或者干脆出葑門沿著市河東行,到五里之外的婁葑鎮(zhèn)逛逛,總覺得那里的小橋流水、粉墻黛瓦之間有謝奶奶年輕時俏麗多姿的身影。
又到中秋,我腦海中又清晰地浮現(xiàn)絲發(fā)如雪,腰板挺拔的謝奶奶的身影,依舊是那么和藹可親的笑容、輕柔風趣的話語,還有那不停忙碌地戴著麻花鐲子的手。小姐姐和我也在旁邊,嘴里含著甜香的月餅,笑著說著……